close

今天早上中視的「放眼天下」的節目裡介紹了這樣一種職業
地點是在培養出許多國際巨星的好萊塢
而雖然這些幕後"音"雄並不與那些巨星們一起參與演出
但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卻能將整部電影點綴的更加真實
那就是製造電影的背景音效─音效達人

看了這篇整理報導後我才知道
原來電影中那些音效,比如說穿高跟鞋走路的聲音,盤子碎掉的聲音等
並不是在拍攝現場直接收音的
而是在電影完成之後再交給這些音效達人去製造出那些聲音
而他們使用的道具也是千變萬化,可能還會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例如搖著杯子裡冰塊的聲音,他們是把電燈泡放入玻璃杯中在搖晃出聲音的
他們甚至到鞋子賣場挑選一雙走起來所發出的聲音能夠適合這部電影所需要的
而音效製作現場可能有水泥地、木板地、塑膠地等不同的地板以供不同場景使用
例如在製作『明天過後』裡大樓結冰且大樓發出碎裂聲的音效
我就看到他們用好像冰塊的東西在一種地板上摩擦
而且摩擦的頻率必須跟電影中大樓結冰時的頻率是一樣的

雖然他們只是個背後點綴的聲音
但他們也是必須要能夠融入整個劇情,甚至要觀察到更細微的地方
就好比在製作走樓梯的音效時
你除了挑選一雙走起來的聲音適合那個情節的鞋子之外
你還必須要很仔細的觀察那位爬樓梯的人她腳步的頻率
沒有比他快或比他慢的

因為這一切都是非常的專業
專業到如果我沒看今天的這個報導的話
我永遠也不會知道原來這些不起眼的聲音
都是由這些音效達人做出來的
然後一開始看到主持人介紹這樣的職業時
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很有興趣
是因為他們也是從事關於聲音的工作嗎?
總覺得要把音效與電影中演出的動作,時間上要配合的剛剛好
這樣就好像是聲優的工作
他們一樣也是要對著只有畫面配上各自角色的聲音
而且時間上得配的剛剛好
不能那個角色的嘴巴明明就已經講完話閉起來了
卻還能聽到一點點聲優急促的把話講完那種感覺
我曾經也很仔細的觀察,如果是日語原配的話幾乎都能是百分百的切合
該講話就講話、閉嘴的時候話一定會講完
但是中文配音就不一樣了
常常都可以看到明明那個角色的狀態就是講完話了、嘴巴閉上了
但是還是會聽到因為還沒把台詞講完而硬是要講完
不過後來看烏龍派出所的某一集有講到動畫製作方面
兩津與某某警官被變成了動畫最開始的稿子,也就是筆描繪出來的底稿
某某警官一直大叫怎麼會變這樣,兩津一直幸災樂禍
然後某某警官頭上出現一個用筆隨意圈成的圈圈
某某警官繼續大叫那個圈圈是怎麼回事
兩津就回答說看到那個圈圈的話你就講你的台詞就對了
我才知道,原來是因為日本的聲優可以看著指示(圈圈)
知道自己該什麼時候講話、什麼時候講完
而製作動畫時他們的人員應該也有幫他們算這句台詞要講多少秒
所以要做多少張動畫
所以才能讓日文配音看起來很完美
但是因為台灣是跟日本買版權,也就是直接就是動畫過來就要配音了
才沒有什麼圈圈給你看該講話囉
而且他們算的時間是日文台詞,跟中文台詞的字數難免不同
所以有時候會讓配音員話都還沒講完,動畫裡的人嘴巴就閉起來了
中文配音員也是很辛苦的扮演著幕後"音"雄呢!

所以結論是
我應該是個對於需要用聲音去付予某種事物生命的工作很感興趣的人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yi 的頭像
    inyi

    Miki碎碎念

    in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